明朝都城北京的皇城和内城的作用?
北京城垣的历史亦垂久远,已有三千多年。早先是周朝封国,即燕国的都城,公元10世纪后,辽、金、元、明、清五朝以此作为陪都或国都。
元世祖至元四年(1267年)在金中都旧城东北营建大都,城方圆六十里,城门十一座,成为统一中国的国都。明朝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屡行改建和扩建,直至明中期方定型,是以紫禁城为核心,***由皇城、内城、外城共四道城池组成。明嘉靖年间又修建了外城城垣,正阳外门为永定,崇文外门为左安,宣武外门为右安,大通桥门为广渠,彰义街门为广宁,在东西隅面北边东为东便门,西为西便门。清朝入关后,完整承袭明代***城垣沿革规制,京城周长四十里,城墙高三丈五尺五寸。
漫长的历史进程中,在这风水宝地营建了金碧辉煌的宫阙紫禁城,雄伟壮丽的城垣、城楼、城墙。明清北京城门“里九外七皇城四”:紫禁城,明永乐四年(1406年)始建,周长近3.5公里,墙高9.9米;设四门:南墙正中为午门(五凤楼),东为东华门,西为西华门,北门称为神武门(明代称玄武门)。
北京是古时候的皇城哪?
燕、前燕、大燕、辽、金、元、明、清8个朝代建都在这里。
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,历史悠久,文明源远流长。先后有燕、前燕、大燕、辽、金、元、明、清8个朝代建都在这里。
北京是一座历史名城,也是一座文化古城。周口店北京猿人,在70万年前创造了灿烂的山顶洞文明。
从西周到唐代,北京称为蓟。自西周燕国算起,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。这一带肥沃之地,盛产一种奇异之草,人称蓟草,尤其是西北隅的山丘,蓟草十分繁茂,人称蓟丘,因此,人们习惯于称这里为蓟。从蓟丘到周末的燕都,从唐代的幽州城到辽代的燕京,从金中都到元大都到北平、北京,八朝古都,数百年的兴衰繁华,在这风水吉地轮番上演。
明清时期北京城区图西汉时,北京地区称为燕国、燕都、涿郡、幽州、广阳国、广阳郡。东汉时,又称为上谷郡。隋时称为幽州、范阳,唐人称为渔阳。辽代时,正式改称为燕京。金代称北京为圣都、中都,元代称为中都、大都。明代时,称为北平、北京,清代改称为燕京。民国时,称为京都、北平,1949年以后,称为北京。
清代,北京"皇城"指的是多大的范围?
你好,你说的“五城”应该是五城察院,是清代隶属于都察院的一个下属机构。清代把京城分为中、东、西、南、北五城。都察院分派御史巡城,各城巡城御史皆设有公署,这一京城地方管理机构称为“五城察院”,或简称“五城”。同时,各城都设有兵马司,各城兵马司又各分为两坊。其主要职掌有宣扬教化、审理诉讼、缉捕盗贼、灾荒赈恤等,它是清代北京集监察与行政管理于一身的综合性官僚机构。
北京皇城什么时候盖的?
明清北京皇城是明永乐十五年(1417)修建的,其包含面积比元代皇城广泛,其城墙向外扩展了许多。墙体用明代大城砖砌就,内外墙面抹麻刀灰,刷涂为红色,墙顶覆黄琉璃瓦;墙高6米,墙基厚2米,墙顶厚1.7米。明清皇城墙周长近1.1万米,呈不规则方形,西南缺角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96167400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bjxatd168.com/post/9718.html